孩子怕黑、怕鬼不敢睡,怎麼減少孩子的恐懼?
孩子怕黑、怕鬼不敢睡,怎麼減少孩子的恐懼?
2022-12-01 00:00 更新:2022-12-02 09:45
當孩子因為怕黑、怕鬼不敢睡時,臨床心理師建議第一步是「同理孩子」,而不是說服孩子沒那麼可怕,這反而會讓他覺得不被理解,更無法平息恐懼的感受。
5歲的小敏每天睡前「什麼都怕」,進到房間怕黑、聽到鄰居關門的聲音也怕,常常哭到睡著,如何幫孩子克服恐懼?
孩子怎麼了?
以兒童的認知發展里程碑而言,五歲的孩子開始對抽象的事物有概念,能夠「想像」自己沒看過的情景,因此對於未知的事物可能產生恐懼,像是怕黑、怕鬼等。
臨床心理師李依親分析,另一種常見的情形,可能是孩子有「被關注」的需求。例如家長比較忙,孩子在「害怕」之後能獲得爸媽較多陪伴與撫慰,不知不覺就繼續害怕下去。恐懼可能有很多原因,家長可細心觀察,給孩子充分的關心勝於過度聚焦在害怕。
家長怎麼做?
臨床心理師李昇恆表示,家長要先調整心態,陪孩子「度過」恐懼的情緒,而非「克服」。常有家長一直勸孩子「沒有那麼可怕、你就鼓起勇氣去看看」,硬要說服孩子,反而會讓他覺得不被理解,更無法平息恐懼的感受。
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駱郁芬認為,第一步還是同理孩子,並幫助孩子覺察、命名情緒,這時可以說:「我知道你很擔心,害怕有你不知道的東西。」讓孩子知道,我們理解他對未知情況的焦慮,或是說:「我也有聽到聲音。」孩子會覺得有人跟他一起經歷,不是一個人面對,有助於緩和情緒。
五歲的孩子已經能理解因果關係,可以分析給孩子聽,例如問孩子:「你覺得那是什麼聲音?可能是鄰居在走路。」或者用較幽默的方式回應:「那個聲音是大恐龍經過嗎?」駱郁芬解釋,五歲孩子已經能分辨現實與虛幻,加入恐龍或卡通人物的元素描述,孩子會知道家長正在跟他「開玩笑」,就覺得沒有那麼可怕。
駱郁芬表示,不管是分析現況或用趣味方式,都是在培養孩子自我管理、情緒調節的能力,「讓孩子練習對現狀能具有彈性的想像,以後當他遇到害怕的事物時,就知道不會只有讓他恐懼的單一可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