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家事隱藏的人生智慧

22 Apr 2023
做家事隱藏的人生智慧

做家事隱藏的人生智慧

諮商心理師 陳郁姍

講到做家事,許多人往往是眉頭一皺「我最討厭做家事了!」大人尚且這種反應,何況是年幼的孩子!然而,做家事其實隱藏著許多人生智慧,甚而建立我們身為一個「人」的基石。

腳踏實地的實踐教育

即使現今教育不斷強調全人教育,但讀書才會有出息的思維依然深植人心。當我們對待孩子只在乎其課業表現時,無異是傳遞出「只有讀書考試才是學習」的訊息。然而,孔子就曾說過:「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。」也就是他在日常生活實踐中,學到許多書上沒教的技能,甚至道理。

例如親手做一頓飯,就會知道原來從預備食材、洗滌蒸煮,甚至最後收拾清潔,整個流程其實是能訓練規劃組織、邏輯思考,乃至專注力,即使孩子尚未能獨立駕馭這些流程,但僅是讓他參與部分工作,也能練習如何腳踏實地參與家事,逐漸體會原來「生活」即是如此,沒有一件事不需要投入時間、精力,而成果就是支撐起每一天我們所需要的生活品質。

很多父母埋怨孩子不懂眼前優渥生活從何而來,不能體諒父母辛勞,原因就出在「缺乏體會」,而做家事正是簡單的親身實踐。

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

工業革命後的分工日趨專業,生產線上的員工只負責一部分零件製作,導致人與自己的成品感受疏離,不認為和自己有甚麼「關係」,以前鞋匠親手製作鞋子,他能欣賞和記得製作過程中的辛苦及完成後的感動,但委由工廠製造以後,員工跟鞋子之間就再也沒有這種親密關係了。做家事看似小事,卻維繫著我們與生存空間的關係,像是打掃、清潔、物品歸位,其實就是我正在改造「我所居住的世界」,連帶也會在無意中增加對家的認同感。

品格教育的培養

許多父母掛心孩子品格,但甚麼才是好品格?一般而言就是責任感、誠信或愛心等特質。但如何才算有責任感?個人居住空間都是由別人幫他清潔打理的話,那麼責任感似乎離他還很遙遠!連自己的小事都無法負責任的人,如何被委以重任?聖經上說要在「不多的事上有忠心」,才能「把許多事派你管理」!因此,整理自己房間、摺衣疊被、擦桌子收書包等,就是一種忠心的表現,所有美德都是日積月累而成!

做家事雖說是很好的品德訓練,但若沒拿捏好的話,非但無法收到成效,說不定還會引發親子大戰!所以要注意的是:

▍父母以身作則

「言教不如身教」,孩子很善於觀察父母是否言行一致,父母若只是口口聲聲要保持整潔,卻從不將物品歸位,子女必然有樣學樣。若家庭成員對家中凌亂沒自覺,孩子也就習慣了這種生活常態,又將如何期待他去整理房間?

▍創造家庭共融氣氛

做家事雖有不少好處,但因為現代生活忙碌而容易被忽略。父母若只是以督導姿態叨唸孩子做家事,則容易製造怨懟的家庭氣氛,隨之而來的必是敷衍了事的態度,這樣反而得不償失。既然做家事是件提升生活品質的事,就不如抱著輕鬆的心情來做,例如打掃客廳時可以輪流播放家庭成員喜歡的音樂,每個人負責部分任務,完成後一起享用點心,作為犒賞和對彼此的感謝,尤其孩童的能力僅能從簡單的家事開始練習,而家人一起做家事往往可以體認到大家都是家裡的一份子,都可以為這個家盡一份心力!

▍分工要適切、公平

除了留意孩子可以負擔的程度,也要注意公平性,不要有「女生就應如何」的言談。這種思維在性別平權的現代社會不但會被視為老古板,也無法取得孩子認同,自然也就不會想做家事了。父母慣用的獎勵制度在做家事上則需謹慎為之,家事既然是家庭成員本該付出的一份心力,就不該以金錢對價,以免意義變質。但若父母想要提升孩子的動力,偶爾在特殊任務上給予獎勵還是可行的,例如拆沙發套或拆窗簾進行清洗,算是比較艱鉅而需要鼓勵的任務。

拜科技所賜,許多家事已藉由科技產品提升效率,但也增加不少細瑣之物的安置困擾,因此做家事也可思考如何「斷捨離」,體會記憶與生命的流動,活著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也會更珍惜我們和所愛的人所一同經營管理我們的家。最後提醒,若孩子苦惱於如何整理環境,家長可提供意見來協助孩子練習思考分析,但請務必尊重其意願來處理!